网站首页 > 体育快报> 文章内容

乐视体育“衰落”背后:中国体育产业做大做强尚需耐心

※发布时间:2017-9-2 21:22:3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中国体育产业从未像近三年这样引人关注。政策助推之下,资本蜂拥而至,作为体育产业的核心资源,赛事版权价格迅速飙升。然而进入2017年,版权热度又迅速回落。政策利好和资本之下的中国体育产业,距离成熟尚有很长的要走。

  八月中旬以后,英超、意甲、西甲等广受欢迎的欧洲足球联赛陆续开战。国内球迷发现,华语圈最受欢迎的足球解说詹俊,提前结束了与乐视体育的合作,成为苏宁体育旗下转播平台PPTV的解说。

  2016年7月,乐视体育CEO雷振剑曾在某活动现场对本报记者表示,詹俊是唯一有粉丝迁徙能力的华语解说,签下詹俊,意味着乐视体育想在足球转播领域树立标杆。

  彼时,乐视体育正蒙眼狂奔,经过B轮融资,估值达到215亿元。资本助推之下,乐视体育一度展现出一种疯狂的姿态,在版权、投资、融资等方面步伐之大让人咋舌。

  赛事版权资源被乐视体育视为核心竞争力。2016年,乐视体育揽下了中超联赛的新独家版权和澳门地区的NBA转播权。其中,中超联赛的新版权价格为两年27亿人民币,港澳地区NBA赛事的五年转播权据报道总价超过了1亿美元。

  这两个版权的价格都远远超出了之前的水平,也成为乐视体育“买买买”的脚注之一。据统计,乐视体育所持有的赛事版权最多时共有20个大项,超过250个小项,其中73%为独家持有,一年赛事直播超过12000场。

  雷振剑亦信心十足地表示,中国企业有了重新书写全育产业游戏规则的机会,创造这个历史的人就在当前这批国内体育产业创业者当中。

  乐视体育迅速“膨胀”的背后,是整个体育产业迎来了重大政策利好。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持,2015年体育产业将达到5万亿元规模,并提出多重举措,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

  政策效果先在赛事版权上得到。2015年9月,体奥动力以5年80亿元的价格,拿下中超联赛的转播权。而在一年前,中超的转播价格仅为1亿元,一年之间,上涨16倍。在竞价之初,中超公司就开出了每年最少3亿人民币的竞标价格底线,当时共有包括中视体育、体奥动力、盈方公司等8家公司竞争中超版权。有报道,排在体奥动力之后两家的报价都在40亿左右。乐视体育的中超版权就是从体奥动力手中购买。可见,体育产业将有大蛋糕,此时已经几乎成为市场共识。

  市场收购动作最为激烈的乐视体育出现了问题。2016年11月,由于未能按时付清相关的版权费用,ATP(职业网球联合会)停止了对乐视体育的上海大师赛转播信号传送,尽管乐视体育之后紧急筹措资金恢复了信号,但是其在资金上的短缺已经出楼端倪。此后,乐视体育不断出现类似问题,并最终丢失了中超和亚冠赛事版权。

  尽管市场上传闻,乐视体育之所以缺钱是因为融资有相当一部分被用于“乐视系”各部分的相互拆借。但是无论如何,资金短期波及乐视体育的版权是既成事实。

  雷振剑也承认资金短缺是公司的常态,“乐视体育在快速扩张过程中,购买了很多版权,做了很多赛事直播,消耗了很多资金。我们一定会遇到一个阶段性的资金紧张的情况,我们会在有限时间内全力以赴把付款解决。”

  对乐视进行战略投资的融创创始人孙宏斌透露,2016年乐视体育花费13.5亿元购买中超版权,但只收回了5000万元投入,一年亏损13亿元。孙宏斌更认可商业运行需要“无情”的逻辑,“你说老百姓喜欢看中超,或者谁喜欢看中超都没错,这是一个买卖,你不能说一年亏13亿,这是没有道理的。这个事是不能干的。”

  在体育赛事多样化、阶段化特征明显的情况下,体力透支的乐视体育短期内已经难回谈判桌搅动市场风雨了。

  少了乐视体育,体育版权市场也迅速降温。腾讯和PPTV成了仅存的两位大玩家,体育版权迅速从卖方市场沦为买方市场。

  手握巨额合同的体奥动力也感受到了市场寒意。今年7月,中国足协表示,体奥动力认为中超受到U23新政等因素干预,市场吸引力下降,提出降低80亿元的版权价格,重新谈判。

  然而市场人士认为,除了新政因素外,市场骤冷导致的分发压力加大,让体奥动力感到了资金压力,也是其要求重新谈判的重要原因。

  作为当前版权市场的少数实力派,腾讯体育的决策要得多。在2015年以5年5亿美元拿下NBA在中国地区的新转播权后,腾讯体育将主要精力放在了NBA版权的运营上,并未加入中超等天价版权的争夺。如今,面对买方市场,腾讯体育对高价争取版权更难有其意。

  “版权热度冷却是好事,中国体育市场对于观众付费意识的培养依然需要耐心,体育公司的运营能力也需要提升。”一位体育评论员表示。

  在英美等国家,职业体育发展基于转播商的投入,而转播费用的核心来源是付费用户。在英国订阅天空体育台,每户每年需600多英镑,ESPN在全美拥有 9000万付费用户,年总收入超过100亿美元。巨大的付费收入为天价转播合同,让英美的职业联赛运动员收入不菲,也让职业联赛经营方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商业化开发和运作。

  2006年,付费电视节目提供商天盛公司以5000万美元拿下了英超在中国地区三个赛季的全转播权,英超免费转播在中国地区成为历史。

  天盛的变现之十分简单——收费。最初的价格是每户每年1880元或每月188元,但对于习惯享用免费电视资源的国内观众来说,这显然难以得到普遍认可。尽管此后天盛降价促销,然而收视依然惨淡。截至2008年2月,天盛付费用户不足3万,观众人数缩水近1000倍。最终,承受巨亏的天盛以破产清算告终。

  天盛退场后,接手英超版权的是新英体育。吸取了天盛的教训,新英体育的变现之更加温和,也不断培养着中国观众的付费习惯。

  获得英超在中国的独家转播权后,新英体育版权盈利模式主要是版权分销、付费转播以及广告收入。新英体育推出收费模式也更加多样化,价格更能让观众接受:单场次比赛付费9.99元、包月会员30元、死忠会员98元(包括单支球队一个赛季所有比赛)、赛季会员248元(包括全赛季380场比赛)。目前,在新英体育会员用户中,超过80%以上用户购买的是死忠会员和单场点播会员。

  尽管距离欧美等国家的付费水平差距很远,但是近年来国内市场对付费用户的培养还是展现了良好的势头。

  新英体育在近三年实现营收和利润双增长,2015年、2016年、2017年1到5月,新英体育营收分别约为3.85亿、7.05亿和4.66亿,净利润分别为1.53亿、1.78亿和1.76亿元。

  培养付费市场的同时,体育公司的精细化运营也需要加强。希望将业务多元化的乐视体育曾在2016年7月运作在中国举行国际冠军杯比赛,曼联和曼城等欧洲著名球队的到来激发了中国球迷的热情。然而比赛却因场地条件过差而取消,乐视提出的球迷补偿方案也广受诟病,出彼时公司在精细化运营能力方面的欠缺。

  相比之下,美国体育产业已经比较成熟,体育公司运作也十分专业。如美国体育营销巨头IMG(国际管理集团),经过近60年的发展,业务覆盖了体育产业的方方面面,拥有、制作和管理了许多世界著名体育赛事,累积了丰富的运营经验。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