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娱乐八卦> 文章内容

关于阿里系电商的一些数据、事实和八卦

※发布时间:2019-10-10 18:39:0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国庆节之前,互联网界最大的盛事当然是阿里巴巴的投资者日、云栖大会,成千上万投资者从全世界飞来,友商参加的也不少。这方面公开披露的数据已经很多了,毋庸赘述。

  不过,我们尚未对阿里系电商,尤其是“淘系”零售电商进行比较系统的探讨。今天就来弥补这个缺憾——关于淘宝、天猫、聚划算、淘宝直播,等等,凡是本怪盗团知道的事情,都跟大家掰一掰。

  最早有易趣网,然后有当当、京东,现在又冒出了拼多多。想做电商平台的很多,微信小程序在做,快手在做,抖音也在做。

  对于上述问题,以及任何类似问题,有两种回答方法:第一种是假大空的耍回答,动辄归因于“企业基因”“价值观”,张口闭口“终局”“飞轮”,还扯到“大数据”“技术中台”,听起来很有才,仔细追究起来是废柴;第二种是踏踏实实的接地气回答,从第一线、数据、案例中找理由,不要急于总结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以手机淘宝为例,“搜索”功能中的“按销量排序”就是公平分配的;首页信息流也是根据你的关注店铺、历史购买和搜索记录,基本公平分配的。

  无论你是一个淘宝小店主,还是天猫大品牌,你都确信:把淘系网店经营好了,销量、口碑、关注人数上去了,是能够获得免费流量的。

  双十一、双十二、618就不用说了,每个重要品类都有自己的购物节,每个用户品类都有针对性的活动,更不要说淘系的电商代运营公司也很强。

  作为品牌商,在淘宝/天猫搞活动,理论上可以不费脑子,跟着平台推广节奏走就行了。严格来说,拼多多到现在也就学了一个皮毛,微信则是的去中心化运营。

  所谓履约,狭说就是物流,广说包括供应链、物流、数据分析、客服乃至定制化下单,这才是真正的“闭环”。

  在历史上,京东最夸耀的就是作为自营平台的履约能力;2016年以来,阿里不断做重,增厚物流、数据、O2O服务能力,拼命向上游供应链渗透,筑起了一堵特别厚的壁垒。

  京东的物流能力或许还比淘系强,但是加上其他方面就不一定了;更何况京东、拼多多的货架都远没有淘系齐全。

  这几年,不但拼多多异军突起,淘宝、京东的年活/月活用户也在激增,微信小程序的电商用户也在攀升(虽然没有准确数据)。

  想想看,最早跟你转发拼多多链接的,是不是欧吉桑、欧巴桑?你的叔叔辈、爷爷辈的人,好多是不是最近才开始学用淘宝?

  以淘系为例,2013年,50岁以上的年活用户不过170万人,创造了70亿GMV;2017年,50岁以上用户膨胀到3000万人,GMV猛增到1500亿。到了2019年,估计上述两个数字至少都要翻番。

  而且,老年用户特别有战斗力,早在2017年,在淘系的人均消费就达到5000元,人均购物44件,常优质的买家(虽然我估计退货率会很高)。

  “老年互联网”是现在最新的创业风口,早一点的有美篇,晚一点的有小年糕、糖豆,都是经营中老年人微信群流量起家的(跟拼多多神似)。

  老年电商说实话才刚起步:卖蛋白粉的,卖中药材的,卖定装的,卖白酒的,都有人赚到大钱。不过到目前为止,“智商税逻辑”还是占大头。

  本怪盗团团长以前只听说过所得税、、消费税,后来听说还有一个智商税,这智商税真是不见血。将来总有一天,老年电商会逐渐摆脱智商税逻辑,进入正常逻辑,到时候还会冒出许多爆款、给淘系平台带很多GMV。

  我们都知道,对第三方卖家尤其是品牌来说,淘宝/天猫是一个效率最高、触达用户最精准的平台,购买流量(广告、直通车)的ROI一般确定地高于京东,更高于腾讯广点通。

  一般人又要扯什么大数据、什么技术中台。拜托,阿里技术中台是这几年才开始建设的,大数据这个概念都是2012年以后普及的。难道在此之前,淘系电商就靠撞大运吗?

  淘系的运营能力很强,对“商品”的理解很深,用英文说就是know-how。万事不决问小二,淘系小二很可能比用户还懂用户,比品牌还懂品牌,响应速度还快,不由得你不服。

  淘系的SKU最多最全,这就有了足够的“精准推送”条件——你开个小程序网店,总共就几十个SKU,还推送个毛?推荐每个人买一听可乐吗?

  总而言之,互联网是个“人”的生意,电商平台更是“人”的生意,别老想着什么“大数据”“技术中台”解决问题——你现在把淘宝的所有数据对我,我也不了淘宝啊。

  淘系有近7亿买家、至少4000万卖家,两边有无穷多种对应关系,不可能做到以“个人”为单位的精准。

  在实践中,淘系把7亿买家分成了几万组、十几万组,货物和店铺也分成几万组、十几万组,以垂直小组为单位互相匹配。这个技术难度也很高,但是是有可能做到的。

  作为平台方,阿里的很简单,就是UV(单用户价值)最大化:UV = 客单价 * 率。通过算法和know-how, 用户被比较精确地分层,我们可以近似认为:每一个用户群组的客单价是基本稳定的。

  过去几个季度,阿里核心电商(主要就是淘系)的经营数据可以说好到爆炸:GMV、收入、利润、用户数无不超预期。本来淘系的体量已经很大了,大笨象居然还能以高于行业均值的速度往前飞奔。

  本怪盗团的观点很简单,那就是未来4个季度,淘系电商仍然可以——能做出多高的增长率、多高的利润率,主要看它自己想不想做。

  不可否认,“电商下沉”和“老龄化”在流量方面的红利已经被吃掉一大半了,今后主要是提高客单价和复购率的逻辑。

  淘系、京东、拼多多,很可能都触及了或接近触及长期流量的天花板。在流量紧张的情况下,淘系的逻辑是鼓励内部马太效应、抓大放小。

  我们都知道,淘宝/天猫有7级店铺体系,成交量越高的店铺层级越高、获得的流量越多。今年以来,淘系流量明显向6级以上的天猫商家倾斜,尤其是7级的大品牌、KA商家,使得强者恒强。

  最近的详细排序是:卖场型天猫店、天猫旗舰店、天猫专卖店、天猫专营店、企业淘宝店、个人淘宝店,越靠前的流量资源越多。

  有人说阿里是“流量黑洞”,流量只进不出,而且对不可掌控的第三方流量(百度、微信等)非常谨慎。

  阿里现在讲的是“流量草原”战略:要草原不要森林,要毛细血管不要主动脉。也就是说,阿里希望从许多渠道导入流量,但是这些渠道必须是“草原”,不能长出一棵大树;必须是次要来源,不能变成主要来源。

  大家都知道,百度这个平台,阿里无力影响,所以就百度直接搜索淘系商品;微信这个平台,阿里比较忌惮,但不能完全放弃。

  就通过“淘宝客”去获得流量。所谓淘宝客,是一种CPS计价的淘系站外广告推广模式。只要从淘宝客专区获得商品代码,通过个人网站、社交、微信群等发出去,别人点击了(或者通过淘口令跳转了),就可直抵淘宝网店,赚到的钱就有你的一份。

  2016-17年,最夸张的时候,有几百万个“淘宝客”微信群,都在做撸流量羊毛的生意,后来被微信铁拳打的七零八落。现在,对于微信平台,淘宝客主要是走个人号、个人聊天带货为主了。

  2018年以来,最新崛起的淘系流量“毛细血管”是快手、抖音。前者简单、乱拳老师傅;后者很有格调、触达白领女性用户。

  目前,快手、抖音对淘系的流量和GMV贡献还比较低(我们估计撑死了也就3-4%),就算再冲一两年也不会变成“主动脉”。

  不过,对于利润丰厚的电商平台生意,快手、抖音都垂涎三尺,也都有小规模的自有电商平台。问题在于,淘系电商的最厚壁垒——巨大的SKU池、强大的履约能力、对商品的理解、数据和算法等,是很难在短期内复制或破掉的。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是以产品经理、运营为核心的学习、交流、分享平台,集、培训、社群为一体,全方位服务产品人和运营人,成立9年举办在线+期,线+场,产品经理大会、运营大会20+场,覆盖北上广深杭成都等15个城市,在行业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平台聚集了众多BAT美团京东滴滴360小米网易等知名互联网公司产品总监和运营总监,他们在这里与你一起成长。梦见和死去的亲人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