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科技前沿> 文章内容

【科技前沿】《自然》杂志评出2017年度十大科学人物

※发布时间:2020-7-3 23:26:2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英国《自然》杂志17日的特写板块中公布了2017年《自然》十大人物,他们在过去一年里对科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物理学家潘建伟入选。《自然》新闻特写代理主编布兰登·马厄表示,从量子通信、基因组编辑,到一场潜在核危机和美国环保政策的退步,这份人物列表总结了2017年科学的成就与挫折。

  十大人物中,潘建伟将中国带到远距离超安全量子通信技术的前沿,他的团队从地球将一个光子的量子状态传输给了1400千米高空一颗轨道卫星上的另一个光子;座(Virgo)引力波探测器合作组织的玛西亚·布兰奇西,协助超过3500名研究人员共同捕捉到两颗中子星碰撞的完美细节;科学家哈立德·图康,帮助指导建成了中东首个同步加速器,并与该地区其他原本并不乐意或没有机会合作的国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等等。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研究团队近日成功研制了蜂巢状纳米支架,据此制备的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优异的耐弯折性,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可穿戴器件。柔性可穿戴电子是未来电子元器件发展的热点方向,电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电源对可穿戴电子的户外使用性、大面积贴合性和安全性有较大。

  中科院化学所绿色印刷院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宋延林课题组通过纳米组装—印刷方式制备了蜂巢状纳米支架,可作为力学缓冲层和光学谐振腔,从而大幅提高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力学稳定性。该研究为研发新一代可穿戴电子设备提供了新的思和方法。

  前世死因分析测试

  据日本NHK12月18日报道,世界上著名的先端材料和半导体研发机构,英国国立物理研究所日前宣布制成了世界上最小的圣诞卡片。报道称,该圣诞卡是用激光切割涂有铂的硅板制作而成,长0.02毫米,宽0.015毫米,其大小是7年前在英拉斯哥大学制作的卡片的十分之一,刷新了世界记录。

  卡片上还刻有雪人图案,下方还有“SEASONS GREETING”的英文字母。研究所称,他们在过去的圣诞节期间也曾进行过利用尖端技术的挑战,并表示,“如果这种技术实用化,将有益于新的电池和半导体的开发” 。

  一项来自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团队的最新材料学发现,可能预示着移动计算领域的“圣杯”被发现:聚醚硫脲(polyether-thioureas),一种能够在碎裂后“自愈”复原的全新类玻璃聚合物材料。该发现已被发表在最新《科学》期刊上,这或许意味着难堪的手机裂屏现象最终将被终结。

  超化学教授相田卓三(Takuzo Aida)领导的研究人员原计划开发新的黏合剂,却偶然发现聚醚硫脲(polyether-thioureas)这种化合物具有自愈性能。如果利用这种聚合物材料制作玻璃,将能够让碎裂的玻璃自动粘合,弥合裂缝。

  一种受电鳗研制而成的灵活且透明的电源,可以用来为身体佩戴的电子设备供电,比如心脏起搏器、植入式传感器甚至假肢器官。研究人员在12月13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描述了这种电源的原型——其在盐和水的溶液中运行,但研究人员希望未来的版本能够从体液中获得能量。

  为了设计一种不会引起生物的电源,来自美国安阿伯市密歇根大学的化学工程师Thomas Schroeder和他的同事从刀鱼或电鳗中获得了灵感,这些鱼类可以通过发出高达600伏特的电荷来自己,同时捕捉猎物。电鳗会利用被称为发电细胞的特殊细胞来产生这些强大的电流。发电细胞存在于电鳗身体的大部分区域。这些细胞内的电解质浓度变化产生了一种携带电荷的离子流。虽然每个单独的细胞只产生很小的电压,但电鳗有成千上万个在一起的发电细胞,从而将所有的电压都累加在一起。